芳香療法其實融合了許多領域,包含了醫學、化學等等的範圍,有時候必須要瞭解其化學分子的結構,才能更靈活的運用精油。不過,畢竟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博大精深,所以有時候還是會碰到一些困難。
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中,講解到苯基脂的化學結構時,曾經有學生對我的說法表示懷疑,而當他開始講起他的認知時,當下的我也有些動搖,畢竟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很多知識都是隨時在更新,於是我回應他:「沒關係,這部分老師回去再查證,下堂課再為大家做解釋。」
下課後一回到家,第一件事不是放鬆休息,反而是開始翻書、上網查詢資料,確認過所有資訊後,才相信當時我在課堂上的說法是沒有錯誤的,這才能夠放心地去做其他事情。
身為「老師」,渲染力其實很強大,當一個訊息傳達給學生後,通常他們會盡信老師所說的,然後可能會再告訴身邊的其他人。而我作為一個芳療講師,如果將錯誤的資訊傳達給學生,私下也不查證,就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。
身為芳療講師的責任感.圖片來源:禾場國際芳療學苑
事後,我也將所查證到的資料告訴班上的同學們,這件事讓我體認到,學習本來就是可以互相切磋的,就像古人所說的「教學相長」,如果真的是我記錯了,那我就可以藉機修正我錯誤的觀念,反而如果我的說法有誤,卻沒有人指正,而讓同學們吸收了錯誤的資訊,然後一傳十、十傳百,恐怕只會造成更無法挽回的後果。
即使很多時候,老師與學生之間會有立場不同的問題,我都會告訴學生「我們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場,保持互相學習的態度」這樣看待不同的事物,心胸也才能更寬闊。
不論是學習芳療或是其他的事情,最重要的原則,還是要互相包容、調整自己的心態,我也深信,這些往往都比課本上的知識,要來得有意義的許多。
老師/湘珊
關鍵字:
精油,
芳療,
芳香療法,
講師,